首页 > 信息 > 科技资讯 >

算法争议不断,‘谣言’与‘网暴’治理之难究竟何在?

发布时间:2025-03-26 09:01:24来源:
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算法争议频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,其中“谣言”和“网暴”的治理难点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

从数据层面来看,近年来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令人震惊。以 2020 年为例,仅在某社交平台上,被判定为谣言的信息就达到了数百万条之多。这些谣言涉及各个领域,如疫情防控、社会事件等,对社会秩序和公众情绪造成了极大的影响。例如在疫情初期,关于疫苗无效、病毒变异等谣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,导致部分民众恐慌,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。

网暴现象也日益严重,其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。2019 年至 2021 年期间,相关部门接到的网暴举报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,平均每年增长约 20%。很多受害者因不堪网暴而精神崩溃,甚至选择自杀。比如一些明星因舆论压力而遭受网暴,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干扰;还有一些普通民众在网络上因一些小事而被无端攻击,身心遭受重创。

造成“谣言”和“网暴”治理难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算法推荐机制存在漏洞。算法往往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和兴趣偏好进行信息推送,这就容易导致用户陷入“信息茧房”,只接收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,而忽略了其他真相。其次,网络监管力量相对薄弱。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强网络监管,但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监管难度较大,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处理。此外,公众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。部分民众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,容易被谣言所误导,从而参与到传播谣言和网暴的行为中。

为了有效治理“谣言”和“网暴”,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。一方面,要不断优化算法推荐机制,增加信息的多样性和客观性,避免用户过度沉浸在单一的信息环境中。另一方面,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,提高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,对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、及时处理。同时,还应加强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,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,让公众能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,不轻易相信和传播谣言,共同营造一个健康、文明的网络环境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